p站视频

培养方案
p站视频  >  研究生培养  >  招生专业  >  培养方案  >  正文

p站视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代码:0817 一级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二级学科代码:081701,081702,081703,081704,081705,0817Z1,0817Z2,0817Z3 二级学科名称: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应用微生物,制药工程,工业工程

培养目标

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道德修养和学术品德,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和科研的能力,具备优良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宽的国际视野,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方面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对于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具体要求为:

1. 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掌握本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 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及撰写论文。

4.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宽的国际视野,注重个人修养,身心健康。

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

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学校于 2008 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授权一级学科的培养单位,2013 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被湖北省评为本领域的唯一优势学科;我校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 3 个学科都已进入全球 ESI 排名前 1%。目前,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 8 个二级学科,即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应用微生物、制药工程和工业工程。

1.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主要研究化工传递过程、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等科学、工程和技术问题,发展过程工程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指导化工过程工艺开发、装置设计和工厂改造。本学科既注重实验研究,也重视运用计算模拟技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1)化学反应器与过程强化技术;(2)分离过程与技术;(3)资源化学工程与技术;(4)化工过程装备及应用。

2.化学工艺

化学工艺是以化学方法为主,以改变物质组成与物质结构产生新物质为目的的生产过程和技术,它着重解决产品的路线与方法。我校化学工艺学科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高校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1)石油炼制与石油产品加工;(2)绿色化学合成工艺;(3)资源综合利用与加工;(4)精细化学品合成与设计。

3.生物化工

生物化工是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研究有生物体或生物活性物质参与的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它是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重点发展的二级学科,在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我校生物化工二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1)生物质能源;(2)微生物发酵工程;(3)生物材料;(4)环境微生物工程;(5)生物制药。

4.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是将化学基本原理和知识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相关领域的应用型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的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化工环保新材料;(2)手性分子的制备与分离;(3)精细化学品;(4)化学与生物传感器;(5)药剂开发与应用。

5.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是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化学工业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催化反应动力学、催化剂失活机理及再生等;研究新颖催化反应工艺路线,改进产品的制备方法,开发环境友好催化反应过程;研究用催化技术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与新产品开发。主要研究方向有:(1)催化新材料与新技术;(2)催化反应工程;(3)环境催化。

6.应用微生物

应用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在国民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能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微生物的科学。应用微生物主要包括两大类:当前有使用价值、能制造出较高经济效益的微生物;具有较高开发潜力的微生物。主要研究方向有:(1)微生物工程;(2)生物质能源;(3)微生物控制与资源开发。

7.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是药物规模化研究开发和工业化制造药物的工程技术学科,其所研究的对象是具有特定治疗功能的药物的工业制造实现途径。研究的内容涉及药物设计、合成、筛选或制备、制药工艺、药厂设计与建造、制药机械及制剂形式(包括药用高分子材料、药用辅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等“药物”的研制、生产和流通全过程的工程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依赖于药学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和生物学学科的衔接及配合。主要研究方向有:(1)药物过程开发与工程设计:从化学反应工程角度,阐明工程单元设施的集成及强化规律,为药物合成的设备与设施设计、安装和运行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2)化学制药工艺及工程:从国际上较流行的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Current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简称为cGMP)角度,弄清制药过程不同规模物质和能量转化与传递的微观和宏观规律,为符合 cGMP 要求药品制备的设备与设施设计、安装和运行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3)制剂工艺及药用高分子材料:从药物制剂工程学的角度,揭示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粉体学性质、压缩成型性和迁移性等,为制剂工程化的设备与设施设计、安装和运行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8.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学科主要从事精益生产、物流与供应链、生产系统仿真、智能制造与物流系统、管理信息化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培养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高级人才。

培养方式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可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研 究两个工作阶段。为加强学生科学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学习阶段和论文研究阶段应穿插完成科研与专业实习、实践环节等工作。

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一周内制订出培养计划,一般情况下应在第一学年内按照培养计划完成所选全部课程学分,于第5学期完成中期考核,并完成教学实践环节。

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 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 年。因故不能按时毕业需延长学习年限者,需本人申请,经导师同意,p站视频 审核,报研究生院批准。一次申请延长期一般不超过 1 年,延长期内的研究生不再享受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资助。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 5 年。

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教学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并符合毕业的条件,经本人申请, 经导师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报研究生院审批,可提前答辩,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时间不超过 1 年。

培养环节

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根据教研厅[2019]1号文件要求开设关于“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的必修课程(6 学时,不计学分)。研究生在入学初需参加由学校p站视频 组织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讲座。 新生教育环节。

论文选题:完成课程学习和规定的学术活动,确定研究方向, 按导师要求开展文献查阅和综述撰写。研究生在硕士二年级上学期需参加开题报告,同时递交开题报告纸质材料。第 3 学期。

学术活动(含创新创业实践):按照《p站视频 研究生学术活动管理规定》开展,学术活动总学分数为 2,完成规定的一半学术活动工作可取得 1 个学分。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前应取得 1 个学术活动学分,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取得剩下的 1 个学术活动学分。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讲座不少于 6 次。2-5 学期。

实践锻炼:按导师要求和指导开展助研、助教、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工作活动,完成实践报告。学分≥2。研究生在学期间需公开在学校p站视频 的学术论坛做学术报告至少 1 次。3-5 学期。

中期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在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半年至十个月后开展。研究生进行自查,撰写总结报告,导师和p站视频 对研究生进行综合评定,给予具体意见,并报研究生院审核和备案。中期考核合格者才能继续进行学位论文工作。p站视频 考核小组要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研究生需参加由学校p站视频 组织的论文中期考核并撰写总结报告,学分为 1。第 5 学期。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最低总学分要求为 35 学分,其中最低修课学分要求为 28 学分(学位课 22 学分,非学位课 6 学分)、开题报告 2 学分、学术活动 2 学分,中期考核 1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 2 学分。

学位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按培养计划要求修满学分、完成各培养环节并完成学位论文撰写,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且论文通过专家评审后,按《p站视频 授予硕士学位条例工作实施细则》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同时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本专业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中文核心及以上)上发表学术论文 1 篇及以上,或在本专业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1 篇且被 SCI收录(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或获得 1 项授权发明专利(研究生为第一发明人或者导师为第一发明人、研究生为第二发明人),方可按《p站视频 授予硕士学位条例工作实施细则》进行学位评审。

注:以上成果必须以p站视频-p站视频入口 (或化学与环境工程p站视频 或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p站视频 或管理p站视频 或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或药物研究院)为第一单位;多个第一作者时只认定第一个;多个指导教师时只认定第一导师。

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授课方式

考试方式

分组情况

备注


A公共基础课程

0000008

自然辩证法

1.0

16

1

面授讲课

笔试

第1组,选4-4门,必修8学分



0000010

综合英语

3.0

48

1

面授讲课

笔试



0000011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2.0

32

2

面授讲课

笔试



000002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0000012

英语口语

2.0

32

2

面授讲课

笔试

第2组,选1-2门,英语选修2学分



0000014

中华文化交流

2.0

32

2

面授讲课

笔试



0000016

矩阵论

3.0

48

1

面授讲课

笔试

第3组,选1-3门,基础数学不少于2学分



0000017

高等概率统计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0000018

计算方法

3.0

48

1

面授讲课

笔试



0000020

最优化方法

2.0

32

2

面授讲课

笔试



0000032

随机过程

2.0

32

2

面授讲课

笔试



B专业基础课程

3010005

化工过程设计(全英文教学)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第4组,选2-2门,学科骨干课必修4学分



3010007

高等化学反应工程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3010008

现代化工系统工程

2.0

32

2

面授讲课

笔试

第5组,选1-3门,学科基础选修不少于2学分



3010009

高等分离工程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3010010

高等化工热力学(全英文教学)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3010011

高等物理化学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3010201

高等化工工艺学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3010502

催化研究方法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3130401

催化原理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3010301

高等生物化学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第6组,选2-5门,专业方向选4-11学分



3010302

学科前沿讲座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3130101

高等无机化学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3130102

配位化学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3130302

现代有机合成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3130303

有机波谱分析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C专业必修课程

3010105

吸附剂制备及应用(全英文教学)

2.0

32

2

面授讲课

笔试



3010107

微观反应动力学理论概述

1.0

16

1

面授讲课

笔试



3010108

计算机分子模拟(全英文教学)

2.0

32

2

面授讲课

笔试



3010109

化工过程分析与模拟(案例教学)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3010110

化工数据处理原理与方法(案例教学)

2.0

32

1

面授讲课

笔试



3010111

膜分离技术基本原理(案例教学)

2.0

32

2

面授讲课

笔试



3010202

现代涂料制备技术

2.0

32

2

面授讲课

笔试



3010203

精细化工与配方设计

2.0

32

2

面授讲课

笔试



3010205

功能多孔材料

2.0

32

2

面授讲课

笔试



3010503

催化剂制备原理

2.0

32

2

面授讲课

笔试



3010504

光催化概论

2.0

32

2

面授讲课

笔试



3020027

功能高分子材料

2.0

32

2

面授讲课

笔试



D专业选修课程

3010204

无机合成

2.0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第8组,选1-6门,可全校任选,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



3020010

聚合物分子设计

2.0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3020011

聚合方法

2.0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3020018

固体发光材料

2.0

32

1

面授讲课

考查



3020019

有机电子学

2.0

32

1

面授讲课

考查



3020020

新型含能材料

2.0

32

1

面授讲课

考查



3020021

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全英文教学)

2.0

32

1

面授讲课

考查



3020022

碳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与应用

2.0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3020036

生物及医用高分子

2.0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3090226

腐蚀与防护

2.0

32

1

面授讲课

考查



3090227

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2.0

32

1

面授讲课

考查



3140023

研究生创新课程

1.0

16

2

面授讲课

考查



E公共选修课程

0000021

知识产权

1.0

16

1

面授讲课

考查

第7组,选1-3门,公共选修不少于1学分



0000022

信息检索

1.0

16

1

面授讲课

考查



0000023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

32

1

面授讲课

考查



0000024

技术经济学

2.0

32

1

面授讲课

考查



0000025

工程伦理

1.0

16

1

面授讲课

笔试



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代码

培养环节名称

培养环节类型

培养环节学分

备注


0

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

必修环节




01

教学(社会)实践

必修环节

2.0



04

学术活动

必修环节

2.0



05

开题报告

必修环节

2.0



06

硕士中期考核

必修环节

1.0